当前TOPCon、HJT两条技术路线孰强孰弱,一目了然:TOPCon一骑绝尘,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甚至已成N型电池代名词。反观HJT,据SOLARZOOM统计,自2022年1月份至2023年8月中,前后近40家企业曾轰轰烈烈地公告,超过合计600GW的HJT异质结电池项目。
但是,HJT阵营目前分化严重,有些企业已经半途而废,有的则在资金、技术、成本等压力下苦苦挣扎,只有极少数企业,孤勇前行,继续扩张……
(相关资料图)
今天,我们聚焦一场HJT的大聚会,以期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
2023年8月25日,“2023HJT异质结&叠层技术产业峰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少数派HJT阵营底气有点儿硬:降本增效实现突破性进展,通威、阿特斯等头部企业有望加入HJT阵营。
HJT拥趸、明阳光伏研究院院长罗骞经常感慨:
一直以来,在HJT阵营缺乏晶科能源这样的引领者。但是,现在这种局面可能将要改变。
和明星企业扎堆的TOPCon相比,HJT阵营显得有些孤单。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企业,没有一家纯HJT技术路线的企业。但是,TOP10中,没有一家缺席TOPCon。
纵使隆基绿能在HJT创造了多项电池转换效率的纪录;天合光能HJT技术已经研发布局10年之久,通威股份、阿特斯均宣布同时布局了TOPCon、HJT两大技术路线……但是上述这几家企业,均没有旗帜鲜明地举起过HJT技术路线的大旗。
阿特斯技术研究院院长蒋方舟讲了一通大实话:
对于跨界干光伏的企业来说,HJT进入门槛很低,只要能盈利,就可以做;但是对于头部企业来说,门槛却很高,至少要达到Level2,甚至要达到Level3,在效率、成本、产品溢价三项指标上做得更好,投资回报不能低于TOPCon。
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也认同上述观点,头部企业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HJT的前景即使再好,也要回到现实。企业放着正在赚钱的TOPCon不做,而去做不怎么赚钱的HJT,怎能向投资者交代呢?
经历数次光伏周期屹立不倒的大企业们都知道:稳健更重要。在一条技术路线还没有成熟时,姑且让跑得快的企业先行先试。先行者不断试错,交够了学费,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后,自己再跟进其实也不迟。无论是PERC还是TOPCon,都是因循着这样的逻辑。
但是现在,HJT量产的条件似乎已经逐渐成熟,头部企业对HJT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阿特斯,是市场中极少数能够同时提供TOPCon和HJT组件产品的企业。当然,阿特斯的HJT组件的出货量还很少,其iHero系列产品主推54片半片规格,组件最高功率达到445W,组件效率可达22.8%。
阿特斯在刚刚发布的中报中,披露了HJT的喜讯:
目前阿特斯的 HJT 中试线已经量产,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6%。公司通过双面微晶改造技术,实现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四季度量产效率提升至26%。不过,阿特斯官网上的主力产品均是TOPCon和PERC,并不见这款产品的身影。
通威股份今年在HJT方面亦有重大突破。
2023年6月,通威太阳能启动210半片微晶技改,搭配THC技术(全称:Tongwei HJT Cell,使用HJT技术路线的通威电池片产品),预测组件功率达到710瓦,比PERC高出55瓦,成本进一步降低。2023年8月,通威210半片双面微晶技改完成,量产效率最高达26.49%,2023年四季度THC将开启GW级量产验证。
据了解,另外还有两家TOP10的组件企业亦有可能布局GW级HJT量产组件。
如果说之前TOPCon一统江湖,大企业并未真正参与HJT,那么现在,几家头部企业HJT的量产计划和行动,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将极大提振HJT阵营的企业以及投资者们的信心。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自己看不明白的时候,可以相信头部企业的选择与判断。另外,包括HJT在内,任何一条技术路线,只有参与的人多了,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地提质、降本才会更为迅速。
按照蒋方舟、邢国强的逻辑,现在一些企业加大布局HJT的力度,或许是因为HJT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已经达到或赶超TOPCon,至少是有把握在未来能够赶超TOPCon。这些观点,都可以视为HJT阵营尝试发起反攻的一个积极信号。
HJT为什么不及TOPCon受欢迎?原因大家都清楚:转换效率没有明显提升,成本高出一大截。HJT电池技术研发的核心就是“提效降本”。
HJT工艺仅有四步:清洗制绒、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薄膜制备和丝网印刷。HJT降本路线也非常清晰,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三减一增”。具体包括:
“减银:银包铜解决方案”、“减栅:0BB工艺解决方案”、“减硅:硅片薄片化”以及“一增:UV转 光胶膜增效延寿命”。
除此之外,“低铟”、“电镀铜”等技术均为重要的HJT提效降本方案。
现在HJT降本的成果非常显著。
东方日升异质结事业部总经理杨伯川举例说:“降低金属化成本为例,东方日升异质结团队通过0BB技术、低银浆料、电镀铜等多种手段,看到了将银浆成本从之前2毛/W降至5分/W以下的巨大可能。”
杨伯川根据东方日升现有的进度和数据,预测这一目标在2024年上半年就能实现,届时异质结电池的单瓦银耗将达到惊人的7mg/W。
“减银”、“减栅”是HJT电池研发该做的事情,“减硅”似乎有点超出电池企业主业了。但是现在HJT的企业研发趋势就是向上游拓展——做硅片。
其中,华晟新能源旗帜最为鲜明,不仅布局了硅片产能,且又开发CCZ(单晶连续直拉技术)等。
通威股份在发布中报的同时也宣布在乐山的峨眉山市、五通桥区各投建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
阿特斯中报披露,基于 N 型(掺磷)硅片热处理吸杂技术,在晶体端导入多拉棒、使用 P 型单晶原料等技术,在切片端导入半棒切片、超薄硅片等技术,目标是做出适合HJT的低成本硅片。
企业做HJT电池,现在延伸到硅片,是基于HJT的独特性:
第一,硅片减薄不影响HJT电池转换效率,HJT天然适合薄硅片。HJT电池低温工艺减少了硅片受热发生翘曲的可能,所以相比TOPCon电池,HJT电池的硅片薄片化优势更为明显。
目前HJT已经导入110μm厚度的量产,未来有望降低至100μm甚至90μm,而TOPCon目前主流厚度在125μm-135μm之间。
究竟将来HJT硅片能多薄,硅片和电池片企业估计还没有完全计划好,但是做切片设备的高测股份已经向50μm的厚度去研发了。
不过,硅片也不是越薄越好。去年,隆基绿能钟宝申在杭州就曾公开表示,硅片无限度地薄会增加隐裂等风险,毕竟光伏组件是一个需要使用二三十年的产品。这个观点也代表了行业对于硅片薄片化的普遍担忧。
第二,由于HJT电池对硅片的氧含量并不敏感,因此可以采用剩余的边皮料直接切割成半片,可直接降低成本。TOPCon对硅片氧含量更为敏感,因此对边皮料切割的硅片适用度低于HJT电池。也因此,华晟能源现在可以100%使用价格更有竞争力的颗粒硅,且技术上实现了连续直拉,通过工艺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硅片双龙头之一的TCL中环,宣称可以生产几百种硅片,自然也是可能满足HJT电池所需要的硅片。但是现实是:TCL中环可以提供更薄硅片、较低要求的氧量硅片,但价格并不美丽。由此,HJT企业为了降本,只能自己亲自下场做硅片。
面对现在形形色色的降本途径,通威股份邢国强反复强调:“所有以降低效率为代价的降本,都是短期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杠杆作用将越来越大。未来还就是把效率提上去,用效率胜于市场。”
HJT和TOPCon相比,效率如何?之前HJT不被看好的原因在于,转换效率没有较TOPCon有明显提升,但是成本却高出不少。
从各家公司披露的电池转换效率上,暂时没有看到HJT在效率上明显领先。
之前赶碳号就已经关注到:各家企业披露的TOPCon转换效率普遍较高。几乎所有企业披露的效率均在25%以上,大多数企业在25.5%以上。晶科、捷泰、天合头部企业预计年底电池转换效率在25.8%。
HJT电池的转化效率情况如下:
今年3月,华晟三期导入i-HJT3.0工艺,有望迅速将华晟182异质结电池片量产平均效率提升至25.5%以上;
阿特斯披露,通过双面微晶改造技术,实现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四季度量产效率提升至26%;
通威股份披露,2023年8月,210半片双面微晶技改完成,量产效率最高26.49%,2023年四季度THL将开启GW级量产验证。
从数据上看,两条技术路线差距有一些,但是并不大。但是TOPCon普遍存在电池转换效率降档的问题,一般需要降两档:TOPCon25.4%的电池转换效率,相当于PERC或是HJT的25%。
据一位HJT研发人员介绍:“假如TOPCon的实际效率达到25%,那么700W+组件应成为主流。”
根据InfoLink数据,以TOPCon M10 双玻组件144 版型主流档位570-575W 为例,实际效率约为24.2%。
这种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虚高的现象,有少部分属于企业自己虚假披露 ,有的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TOPCon电池效率计算方法和其在组件中的应用决定的。
因此,一些TOPCon电池片成品,要标注两个转换效率:电池名义转换效率和实际效率。
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大胆预言:26%的转换效率可能是TOPCon的天花板,但它只是HJT的起点。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展示了他对HJT未来的信心,也不无道理。
首先,HJT的理论转换效率更高。若与钙钛矿叠层可以达到30%以上。虽然,这看上去貌似仍很遥远。
其次,HJT中试线效率不断创新高,转换效率提升更快。
有一种未经证实的传闻,现在一些企业能够“轻松”地在HJT中试线上做出来26%、27%以上的效率,实验室最高效率已达到29%。不过,这些转化效率尚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验证。现在经第三方验证的纪录仍是去年隆基绿能创造:转换效率达26.81%。如果上述传闻属实,那么隆基的这个世界纪录将被轻松击破。
不管怎样,HJT方面的效率提升给外界的印象,要比TOPCon更容易一些,也更快。通威股份去年年报披露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6%(部分新建TOPCon和HJT产线效率更高)。天合光能披露: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提升至25.3%;同步积极投入研发新型HJT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5.6%。
HJT企业未广泛披露中试效率的另一个原因,仍然在于成本过高。在实验室条件下,HJT电池叠加了许多新技术,是在高成本下做出的高效率,尚不能实现商业价值,也没有现实意义。
一家尚未布局HJT的头部企业研发高管表示:“我们希望看到其他企业在HJT技术上的突破。只要一家企业能做出来,就能证明技术路线可以走得通,其他企业很多就能复制。一家企业的成功,就是整个行动的成功。”该企业一直在研发,一直在观望,随时准备着。
华晟新能源的掌门人徐晓华就说,“异质结已经过了需要摇旗呐喊的时候,现在到了需要闷头干出来的时候。”HJT需要企业用行动证明自己。
TOPCon路线成为N型技术的主流仅用了几个月,HTJ若要“迎头赶上”可能也只需要一个契机,比如量产电池效率的新突破、成本的大大压缩。
现在HJT玩家越来越多,现在通威、阿特斯已经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未来若隆基、正泰等头部企业跟随,那么HJT的降本增速之路将会更快。
本文作者:小海浪,本文来源:赶碳号科技,原文标题:《电池江湖风云再起,HJT阵营向TOPCon发起反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