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人民巷调查丨绿染海原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市场 > 正文  2023-08-23 14:23:50 来源:人民网

在宁夏海原县,流传这样一句话:“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相关资料图)

然而,海原人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十三五以来,海原县营造各类林木85万亩,山绿了,河清了,村庄变美了,海原的生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是我们持之以恒抓生态建设,久久为功干一件事的结果。”中卫市委副书记、海原县委书记佘瑞东表示,2022年以来,海原县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想法,计划到2026年累计完成生态建设70万亩,基本实现“山区林草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果园化”的目标任务。

生态治理 制度先行

夕阳西下,吃完晚饭的田小虎带着孩子来到城南的牌路山森林公园散步。眼前的百合花海、海棠园、书轴简介、木栈道、眺望台、听雨轩、海棠大道等亮点,吸引着田小虎父女和其他游玩的市民。

牌路山森林公园俯瞰图。海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一片绿色,让人看着舒服。”田小虎是土生土长的海原人,自他记事起,父母每年都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没有绿色,所以老人们才坚持种树,给子孙后代一片绿。”

曾经的海原县受地域、交通等因素限制,外加海原大地震的破坏,发展乏力,是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的典型代表。

“以前,山上草木很少,看上去光秃秃的。”今年47岁的海原县海城镇野狐坡村养殖户马吉发回忆道,海原的生态环境变好,离不开所有人的付出。

破解“生态差”的难题,必须制度先行。

近年来,海原县把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确立为发展战略,坚持高位推动,定期研究部署,推动责任落实,出台了《海原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海原县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海原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海原县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目前,海原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直面问题 大力整治

清水河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面积最大、最长的支流,发源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流经海原县、同心县,在中宁县泉眼山入黄河。

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位于清水河岸边。

因清水河海原段砂石矿产资源丰富,当地老百姓在清水河沿岸砂石开采严重,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你看这里,以前是砂石料厂、预制板场、石灰厂。”望着眼前的1500亩枸杞地,六窑村党支部书记葸铎坦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无序的开发,不计后果的开采,清水河流域六窑村段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场子近30家,六窑村变得千疮百孔。

“这个钱,谁挣谁心不安。”葸铎作为见证者、过来人,他表示当时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长远利益。

六窑村俯瞰图。海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种不正常的发展,给六窑村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例如满目疮痍的河床、灰尘漫天的村庄、环境脏乱差的街道。“六窑村再这样发展下去,将是一条不归路。”葸铎说。

变化始于2017年。当年,海原县拆除了六窑村的小场子,在原址开展生态修复,关闭关停砂场13家、预制场3家、白灰厂3家,按照田园综合体模式进行治理,整治规模为103公顷,投资1268万元,治理后形成可利用土地1500亩。三河镇利用治理后的1500亩土地,按照“产业+生态”的思路,打造枸杞种植园区。目前,园区枸杞亩均收益达1000元以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了扮靓乡村的靓丽风景线。

六窑村的变化只是海原县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土整治项目的推进,清水河流域海原段的三河镇唐堡村、七营镇高崖村、李旺镇团庄村、高崖乡红古村等沿清水河流域村庄,生态得到了彻底的扭转。

近年来,海原县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关闭关停砂厂砖厂36家、散乱污企业34家,完成砖厂、预制板场拆除恢复治理8个,系统清障、拆乱、疏浚、护坡、岸线整治与污染治理河道125公里,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今年新增坡改梯3.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2.9万亩,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佘瑞东说,通过国土绿化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由2017年的7.2%提高至如今的11.37%,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08.9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66%。

美丽乡村 宜居宜业

日前,海原·盖牌“村BA”篮球争霸赛暨阿拉善SEE生态富民示范基地文化旅游周,在海原县郑旗乡盖牌村举办。

“这个村,叫啥名?”一组宣传视频中,记者问当地三位大爷。三位大爷异口同声回答道:“盖牌村”。问的人没听清,又问了一遍,三位大爷依次说:“盖帽的‘盖”“金牌的‘牌’”“美丽新乡村的‘村’”。

盖牌村俯瞰图。海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老百姓用拆字法介绍自己的家乡,与篮球赛完美结合,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

“活动期间,客流量超过7万人,平均每天都在1.5万人以上。”盖牌村村民小组副组长李贵海说,篮球赛带动了乡村游,帮助村上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盖牌村篮球场周边的商铺、流动摊位吸引了本村及周边商贩入驻,海原的牛羊肉、特色美食、凉皮麻辣烫、烤串辣糊糊应有尽有,游客在观看比赛之余,走进摊位品尝美食。

文旅融合,让盖牌村的老百姓得了实惠。近年来,海原县还打造牌路山森林公园、西湖公园、史店田拐红梅杏基地、关桥梨花小镇等文旅融合项目。

乡村美,美在细节处。“以前,老百姓对生活垃圾,乱扔乱放。”海原县七营镇高崖村村民马海宝说,现如今垃圾每日定时清运,道路每日清扫。

近年来,海原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贾塘乡垃圾压缩中转站、七营镇垃圾填埋场,对15座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维修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4.6%,县城绿化率达34.6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15%。海原县先后配置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1辆、其他垃圾收集压缩车10辆,撤换街道分类垃圾桶600个、安装两分类垃圾桶1000个,日收集清运生活垃圾90余吨。

看着远处的南华山,海原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的工作人员李进兴若有所思。“海原人对植树造林情有独钟。”李进兴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海原县的干部群众都会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南华山(无人机拍摄于2023年夏天)。虎卫军摄

三十多年来,海原县通过营造南华山水源涵养林与实施南华山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工作,南华山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升到了30.37%,植被覆盖度达95%以上,主要泉水地表经流达600万吨。

“这一成绩,属于所有海原人。”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张维军说,正是因为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才有了今天的南华山。

海原人不仅每年坚持植树,还将绿色带到了家门口。如今,海原老百姓,不仅在房前屋后种上了绿化树,还在庭院内外种上了花花草草。

李旺镇团庄村村民马林海家的客厅里,一盆盆花卉惹人喜爱。过去,乡亲们为了吃饱肚子四处奔波,没有心思养花。如今,海原老百姓,喜欢在客厅里摆上几盆花卉。

清晨,阳光照在海原大地上,也照在了老百姓家的花卉上。一簇簇、一朵朵,迎着阳光绽放。

(责编:穆国虎、宽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