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 曾俊伟)8月,又到夏果丰收的季节。位于高石碑镇魏棚村的虾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果蔬基地大棚内,合作社生产负责人王翠娥和乡亲们一起忙着给出售在即的“阳光玫瑰”修型剪枝,并为来往的客商采摘、包装新鲜水果。
“修剪是果树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利于后期管护,还能提高坐果率,提升果子产量品质。”说话间,王翠娥随手挑选了一粒“阳光玫瑰”,现场测试葡萄甜度。“糖度已达到18+,口感已达最佳。”
2016年11月,该合作社成立并建设果蔬基地,建成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引领他们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学习先进设施农业技术,提高种植水平。
“我们是附近村的村民,农闲时就来此处务工,日工资在100元左右,不仅能学习更优秀的种植技术,还能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非常不错。”高石碑镇严河村村民朱娇萍说。
近几年,随着发展,虾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群众社员103人,种植面积发展至2300亩,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种植玉米、大白菜、西瓜、香瓜、葡萄等10余个品种,实行土地轮作,实现四季产收。
为实现“一地多收”,该合作社还根据时令和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巧借土地做“加法”,在提高土地复种率方面下足功夫,采用“果蔬轮作”+“订单农业”的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如今,‘夏黑’‘红提’已全面上市,‘阳光玫瑰’不日将开始销售。”王翠娥表示,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来看,会是个丰收年。
由于该合作社所产果体个大、色鲜、味美,吸引了周边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供不应求。“每年都会来回购,这里的果子不仅品种多样、味道好,最主要的是绿色无公害,是送礼的不二之选。”天门市客商任彬莉说。
“合作社将继续采取‘果蔬轮作’模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让土地一年四季不空,达到产量产值双增长的效果。”虾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彭绍斌表示,待“阳光玫瑰”销售后,8月底将种植草莓,冬季种玉米,并将持续在生态和产量上下功夫,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循环轮种的农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质检
推荐